子宮內膜在每個月經周期僅有一段特殊時期開放著床窗,當“著床窗”打開的時候,內膜才具有接受胚胎著床的能力。隨著研究發現,大約70%的人,其著床窗是在月經第 18~20 天開啟,而大約有30%的人不在此范圍內,著床窗分布具有多樣性,不僅在女性個體間并非固定、開啟時間晚于或早于以往認知的標準時間,或者存在縮短、延長的現象。傳統固定形式的植入周期并非全體適用,找出個體化最佳植入時間是解決反復著床失敗的關鍵之舉。
著床窗分布具有多樣性
如何精準尋找著床窗,幫助反復著床失敗患者提高妊娠率,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技術的誕生解決了這一技術難題。 2011年基于基因芯片ERA技術模擬植入周期于胚胎預植入當天采內膜細胞送檢 248 種基因表現,藉此評估最適合的著床窗。 2018年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采用高通量基于測序技術NGS進行測序分析,構建了由上萬個基因組成的子宮內膜容受性基因檢測模型,能精準尋找“著床窗”的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ERT)技術也隨著誕生,這些技術逐漸被引入生殖中心。 目前,揭陽愛維艾夫醫院開展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Endometrial Receptivity Test(ERT)及子宮內膜微生物檢測Endometrial Microbiome Test(EMT)技術。ERT與ERA一樣,均是分析子宮內膜容受性的技術,只是檢測的技術平臺不一樣。
技術發展歷程
什么樣的子宮內膜環境適合胚胎著床?
影響胚胎著床的因素很多。目前一般認為,適合胚胎著床的內膜,子宮內膜的厚度、形態、血流要適宜,且子宮內膜病變也將影響胚胎著床,比如子宮內膜炎、子宮息肉、子宮肌瘤等。另外,在子宮內膜的“著床窗”期植入胚胎,也是影響著床的重要因素。一般,在試管嬰兒的植入療程中,給予黃體素5天可以刺激內膜成熟,打開著床窗,讓胚胎順利著床。
但是子宮內膜接受性檢測的研究發現,有20~30%反復植入失敗的病人,其著床窗開啟的時間要往后或往前一天,才是著床窗開啟時間。配合正確的著床時間植入,達到個體化的精準植入,才能有效提高試管嬰兒成功率。
對子宮內膜對于胚胎的接受度,目前,大多數生殖中心,僅利用B超確認子宮內膜厚度及等級并計算黃體素給藥天數來選擇植入胚胎的時間,然而并非每位女性都適合這制式化的套組,對于反復移植失敗的患者,找出最佳的著床窗口的時機點就更為重要了。基于RNA-seq(即轉錄組測序技術,采用高通量基于測序技術進行測序分析)的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ERT),構建了由上萬個基因組成的子宮內膜容受性基因檢測模型;能夠準確區分容受前期、容受期以及容受后期的子宮內膜,找到最佳“著床窗期”,幫助醫生在最佳的時間點進行“個體化精準移植”。特別是對于反復移植失敗患者,臨床妊娠率可提高32.4%。
除了著床窗之外,子宮腔的菌叢狀態,可能是另一個影響著床的重要因素。子宮內膜微生態失衡是導致妊娠失敗重要原因,致病微生物感染是導致慢性子宮內膜炎的重要原因,子宮內膜微生物檢測(EMT)能夠精準評估子宮內膜微生態狀態,檢測子宮內膜炎致病菌,指導臨床治療,從而提高臨床妊娠率。